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首页 - 安全专栏

危险化学品知多少之使用安全篇

来源: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添加时间: 2024-04-22

  为了防止在实验操作中由于危化品使用不当而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我们在开展化学实验前必须查阅相关资料,充分了解化合物本身的性质以及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情况。其中反应时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副反应及有毒有害化合物等是实验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的环节。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化学品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什么是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MSDS,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是化学品生产商和经销商按法律要求必须提供的化学品燃、爆性能、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毒性、环境危害、以及对使用者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救护处置、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
  主要标明化学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应急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
  2 成分/组成信息(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标明该化学品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纯化学品,应给出其化学品名称或商品名通用名。混合物,应给出危害性组分的浓度或浓度范围。无论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如果其中包含有害性组分,则应给出化学文摘索引登记号(CAS号)。
  3 危险性概述(haxards summarizing)
  简要概述本化学品最重要的危害和效应,主要包括:危害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等信息。
  4 急救措施(first-aid measures)
  指作业人员意外的受到伤害时,所需采取的现场自救或互救的简要处理方法,包括:眼睛接触、皮肤接触、吸入、食入的急救措施。
  5 消防措施(fire-fighting measures)
  主要表示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殊危险性,适合灭火介质,不合适的灭火介质以及消防人员个体防护等方面的信息,包括:
  危险特性、灭火介质和方法,灭火注意事项等。
  6 泄露应急处理(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
  指化学品泄露后现场可采用的简单有效的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和消除方法,包括:应急行动、应急人员防护、环保措施、消除方法等内容。
  7 操作处置与储存(handling and storage)
  主要是指化学品操作处置和安全储存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操作处置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exposure controls/personal protection)
  在生产、操作处置、搬运和使用化学品的作业过程中,为保护作业人员免受化学品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方法和手段。包括:最高容许浓度、工程控制、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防护、手防护、其他防护要求
  9 理化特性(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主要描述化学品的外观及理化性质等方面的信息,包括:
  外观与性状、ph值、沸点、熔点、相对密度(水=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饱和蒸气压燃烧热临界温度临界压力、辛醇/水分配系数、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溶解性、主要用途和其他一些特殊理化性质。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stability and reactivity)
  主要叙述化学品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方面的信息,包括:稳定性、禁配物、应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
  11 毒理学资料(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
  提供化学品的毒理学信息,包括:不同接触方式的急性毒性(LD50、LD50)、刺激性、致敏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等。
  12 生态学资料(ecological information)
  主要陈述化学品的环境生态效应、行为和转归,包括:生物效应(如LD50、LD50)、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环境迁移及其他有害的环境影响等。
  13 废弃处置(disposal)
  是指对被化学品污染的包装和无使用价值的化学品的安全处理方法,包括废弃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
  14 运输信息(transport information)
  主要是指国内、国际化学品包装、运输的要求及运输规定的分类和编号,包括:危险货物编号、包装类别、包装标志包装方法、UN编号及运输注意事项等。
  15 法规信息(regulatory information)
  主要是化学品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款和标准。
  16 其他信息(other information)
  主要提供其他对安全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包括:参考文献、填表时间、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等。
image.png危险化学品一般操作规程
  1.开展实验前应查阅MSDS,对新的化合物,要参考相似结构的化合物。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实验室,实验人员应穿防护服,配戴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3.严禁私自购买、赠送、接收和转让危险化学品。
  4.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试剂用量。特别要注意减少剧毒品用量或用低毒性试剂代替剧毒品。
  5.对于反应中会产生强放热现象的实验应从小规模开始,确定安全后才可放大规模。实验室,须注意搅拌速度、冷却介质和用量等。
  6.对于由易燃易爆物质构成的反应系统须在通风柜中进行,最好用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对采用氧气和空气做氧化剂的反应系统,则应严格控制反应气体的浓度在爆炸极限之外。
  7.使用易燃易爆固体,应避免暴热和形成爆炸性粉末。如在粉碎、研磨、筛分时用惰性介质保护,用冷却装置迅速移走摩擦热、撞击热,保持通风良好使易燃粉尘迅速排出。
  8.对于由反应热效应所导致的危险性,采用连续式反应比间歇式反应更易控制、更安全。
  9.严禁试剂入口。如需以鼻鉴别试剂时,须采用扇闻法。
  10.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人进行。必要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或设防护挡板。
image.png    危险化学品使用注意事项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反应体系的温度、压力、化学物质构成、杂质的不稳定性和操作控制(如搅拌、物料的添加速度、装置的传热冷却能力)等都是造成危险的因素,其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反应中的热效应。在各类反应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氧化、硝化、磺化、氯化、加成、聚合等反应发热量较大,需经充分的冷却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反应。
  2.硝化和重氮化反应的产物不稳定,具有易爆性,处理时需特别小心,应采取必要的防爆措施。
  3.氧化和硝化反应易产生不稳定的具有毒性和易爆性的副产物,在处理时因采取必要的防爆措施和防毒措施。
  4.还原反应常用的氢气易发生爆炸,危险性较大。
  5.对于由氯气做氯化剂的反应,应特别注意对氯气的防护。氯代有机化合物多数对人体有害。氯化反应的有些中间体由于性质不稳定,具有潜在危险性。
  6.配制稀硫酸时,必须在烧杯和锥形瓶等耐热容器内进行,并必须缓缓将浓硫酸加入水中,配制王水时,应将硝酸缓缓注入盐酸,同时用玻璃棒随时搅拌。不准用相反次序操作。
  7.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物时,必须于耐热容器内进行。
  
编辑/宋丽霏
审核/宋丽霏、王全宇、李洪枝
浏览量:310